立即注册

可降解塑料产业大爆发,超500亿资金涌入,警惕“伪降解”!

来源:第八元素塑料板、UTPE网络整理发布时间:2021-02-20关注度:19620次

禁塑令风口上的“可降解”爆发


纸吸管、木餐具、可降解塑料袋……自1月1日禁塑令正式落地以来,各种传统塑料制品的应用替代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广泛流通。其中成本更低、体验感更好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一跃成为市场新宠儿,迎来井喷。

“完全供不应求!”多家可降解塑料供应商表示,目前全行业的最大生产供应量仍然难以满足集中爆发的市场需求,在产能暂时难以大幅提升的情况下,业内许多供应商的现有订单交付期已排到了3月底。


这是中国迄今的最严禁塑令。根据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此次禁塑令分为2020年、2022年、2025年三个时间段,明确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,对塑料制品的禁止范围及力度远超以往的限塑令。按照计划时间表,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区、部分领域禁止、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、销售和使用,随后逐步扩大实施范围。


超500亿资金涌入


禁塑新政给市场带来了想象空间,产业资本纷纷涌入。部分公司基于市场前景,正在讨论在建项目扩产的可行性。据不完全统计,包括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在建/拟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众多,涉及资金超过500亿元。


自海南在全国率先全面禁塑之后,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出现严重紧缺,市场前景被各方看好。据估测,仅浙江市场,未来每年至少有200万吨生物降解材料的市场需求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上市公司在建/拟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,就包括万华化学、金发科技、长鸿高科、金丹科技、齐翔腾达等10余家上市公司,项目涉及资金近200亿元。


急缺统一标准


禁塑令下,最早迎来需求爆发的是可降解塑料袋产品,新入局者正在大量涌入。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,国内目前经营范围含“生物降解、光降解、化学降解、可降解”,且状态为在业、存续、迁入、迁出的可降解相关企业近8400家。其中,2020年新增可降解相关企业近2300家,同比增长38%。



政策与市场双双发力之下,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市场空间巨大。预测到2025年,预计中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为238万吨,市场规模可达477亿元;到2030年,预计需求量为428万吨,市场规模可达855亿元。


由于非可降解和可降解材料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悬殊,中间地带便出现了足够的“商机”。广义上的可降解塑料中,除了以PLA、PBS、PBAT为代表的生物降解塑料,还有可以机械性分裂的塑料,如光降解、生态降解、热氧化降解等“伪降解”塑料。


光降解塑料指材料在光的作用下会自动降解。很多光降解塑料是在材料中添加光敏剂,在光照条件下成为更小的粉末。另一些所谓的可降解材料是添加了一定比例的淀粉,通过淀粉的生物降解使材料物理性能崩溃,分解后的PE、PP、PVC等不但无法被环境吸收,反而因为肉眼不可见会一直残留在环境中,造成更大的危害。


如果“伪降解”产品大量生产并流入市场,带来的治污成本有可能比非可降解产品还要大。“禁塑时代”,不能放任“伪降解”产品以“可降解”名义混迹于“塑料江湖”。

为可降解塑料制定统一的强制性标准是基础。在此基础上,对可降解塑料产品的生产、销售环节加强质量监管,是防止“伪降解”的有效办法。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实现回收塑料的高质化回用,是更值得重视的解决方案。“最严禁塑令”关乎环境安全和公共利益,各方都应该对“伪降解”塑料产品大声说“不”。


警惕市场过热


伴随禁塑令的推出和落地,可降解塑料相关企业在二级市场获得广泛关注。东方财富数据显示,自2020年1月20日出现“降解塑料”板块以来,相关指数至2021年1月25日已上涨约38%。而自2021年1月1日新版限塑令实施以来,金发科技、金丹科技、中粮科技等概念股股价上涨幅度超过10%。其中,金发科技2021年1月16日开盘价达26.32元/股,创近十年来最高纪录。


股价飘红的背后,是各企业在可降解塑料领域的密集布局。


按照在建项目时间表,国内的可降解塑料的材料项目,将在今明两年迎来集中释放,可降解塑料的原料供应,届时有望得到缓解。若禁塑新政的未能得到较好的实施,市场预期出现变化,难免会影响到项目的建设进度,甚至不排除项目出现调整和取消。

热门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