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注册

一文读懂SBC在自粘保护膜领域应用

来源:UTPE弹性体门户发布时间:2021-01-25关注度:17869次

自粘保护膜是用于物品表面暂时保护的一种粘性薄膜,具有易贴、易揭,不污染被保护表面等特点。



SBC与聚烯烃共挤形成自粘性复合膜,用来防止受保护产品表面在运送、装配或加工过程中受到损害或污染,无需使用粘着剂,可替代涂布法保护膜,节能环保。


自粘膜可采用两层、三层或多层共挤,利用流延与吹膜等工艺进行生产加工。自粘膜一般分为解卷层、中间层与胶粘层,结构如下:



典型自粘保护膜包含三层结构(A+B+C),总厚50--70微米。

A层---粘性层,一般5--10微米厚;

B层---芯层(PE/PP),一般40--50微米厚;

C层---外层(PP、HDPE、LDPE、LLDPE或者LDPE/HDPE混合),一般5--10微米厚,该层可含防粘连剂。

外层中HDPE或PP和防粘连剂的使用会对膜卷的开卷有帮助。


粘性层材料


粘性层由主体树脂、增黏树脂和添加剂组成。


常用主体树脂有SBC、EVA和乙烯-α烯烃共聚物(POE)等。


增粘树脂主要有石油树脂、松香树脂、萜烯树脂及其改性物、低分子量聚异丁烯、低分子量聚丁烯和低分子质量聚异戊二烯等。


添加剂常有剥离力稳定剂、防老剂;


剥离力稳定剂:被保护面贴上表面保护膜后,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高温、冷流和其他老化因素作用下,剥离力有不同程度的上升,严重会出现难揭和掉胶等问题。常用有长链烷基酰胺类、聚乙烯亚胺衍生物、长链烷基盐类、聚乙二醇、有机硅弹性体、磷酸酯。


防老剂:为改进共挤保护膜耐老化性能,常加人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。抗氧剂常用牌号1010、168,用量为0.5-1份;紫外线吸收剂常用牌号有UV531 、UV327,用量为0-1份。


一种低解卷力聚乙烯低粘保护膜


结构

原料

质量份


LDPE、LLDPE

60-70

表层

PE蜡

2-4


有机硅改性聚烯烃

4-8


丙烯基弹性体

10-20

芯层

POE

5-10


LLDPE、LDPE

30-80


POE

10-30

自粘层

SEBS

30-60


增粘树脂

10-50


自粘膜加工


工业化生产方式有两种:涂布和共挤。涂布法产品包括溶剂型、乳液型、热熔型和射线固化型,其中溶剂型占比最大,存在污染环境和生产成本较高问题。


共挤法利用共挤复合设备(包括吹塑和流延工艺)将粘性层和基材层同步挤出,复合成表面保护膜的一种生产工艺。

上吹薄膜设备

流延薄膜设备


吹塑法在各组分熔体指数较低、保护膜黏性较小条件下适用。一般把粘性层设置在内层,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强冷却以使吹胀薄膜温度在叠合前降至50℃以下,流延法适用范围较宽,在大部分条件下的适用性能都较好,但生产设备的价格较高。



保护膜市场情况


保护膜起初集中在美国等发达国家,较亚洲地区更早进入产品表面保护要求。


我国大概在90年代才开始涉及保护膜,开始以涂胶膜为主,自粘膜发展较晚,2000年以后才有所涉及。


目前国内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、东莞,及浙江和江苏部分地区,其中以深圳地区最多,占据近80%厂商和产量份额。



目前保护膜可应用在金属产品表面、涂层金属产品表面、塑料产品表面、汽车产品表面、电子产品表面、标牌产品表面、型材产品表面等。




热门资讯